高举旗帜 牢记使命 开创新时代宁夏文艺繁荣发展新局面
自治区文联在瑞宝葫芦民间艺术创研基地调研,为民间文艺探索“数字”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崭新蓝图,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新时代文化、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全区各级文联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作出宁夏贡献。
坚持理论武装 把准文艺事业的奋进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新时代新征程,全区各级文联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新作为。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聚思想共识,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全区文艺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进力量,使学习贯彻过程成为坚守艺术理想、砥砺从艺初心的过程,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繁荣创作、服务人民。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文艺创作,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真理光辉、理论内涵和实践伟力,努力掌握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将之贯彻到文艺文联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为新时代全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守人民立场 砥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初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领导的文艺必须站在人民立场上。历史和实践证明,文艺创作只有扎根人民,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新时代新征程,全区各级文联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要根植人民,持续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地继续开展“聚文化力量,助乡村振兴”“守护好三山一河”采风创作,精心创编高质量文艺节目,策划文艺主题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的宁夏故事。要讴歌人民,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作为文艺的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敢为人民鼓与呼,忠实记载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丰功伟绩和精神风貌,推出更多充满生活底蕴、饱含人间真情的精品力作。要服务人民,扎实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文化进万家”“六个一心连心”“圆梦工程”等文艺实践活动,坚持“送文化”“种文化”与“传精神”相结合,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自治区文联开展新春送福文艺惠民活动
坚定文化自信 担负培根铸魂的使命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立心工程、铸魂工程,文艺作品的骨气、个性、神采与文化自信高度相关。新时代新征程,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一方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宁夏故事。另一方面,要开展文艺交流合作,实施推动宁夏文艺“走出去”工程,重点加强闽宁、苏宁等省际文艺协作,举办“闽宁协作文艺交流周”和“翰墨丹青山海情——闽宁两地书法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等活动,续写“山海情”新篇章。同时,进一步推动宁夏文艺与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多角度、多方位展示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葡萄酒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透过宁夏了解中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增光添彩。
坚持守正创新 打造无愧时代的精品力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新时代新征程,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要以优秀作品铸就时代之魂,组织实施“江山壮丽 人民豪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主题文艺创作工程,开展书法、美术、摄影创作展览等,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要以数字赋能推动文艺创作,加强文艺作品、文艺组织和文化产业等数字化平台建设,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工作模式,建成“1+N”新媒体矩阵,积极打造“网上文艺之家”,不断深化与智慧宫等文化传媒企业合作,以数字化手段打通精品创作生产传播生态链,推动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优势互补、融合创新。要以人才培养激发文艺活力,实施文艺人才培养工程、“文艺两新”凝心聚力工程,继续推进“三多一推”工程,成立宁夏网络作家协会、各文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或专业二级学会,努力打造业务精湛、素质过硬、梯队合理的文艺人才队伍和文艺组织工作队伍。
坚持弘扬正道 锻造德艺双馨的文艺铁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牢记“三个务必”,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文艺评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表率。要做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正确把握艺术个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自觉遵循公序良俗,自觉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要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办好宁夏文艺网、《朔方》杂志等平台,积极申报中国文艺评论创研基地,充分发挥文艺评论思想引领、创作引领、价值引领和审美引领的重要作用,以向善向真向美的主流声音引导人们感悟认同主流价值。要做新风正气的倡导者,大力推进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文艺界行风建设,贯通文艺领域的教育、引导、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等环节,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
(作者系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责任编辑:李 妍